第27章 Chapter27
關燈
小
中
大
第27章 Chapter27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hapter27
9月30日,新月如鉤。
劍橋鎮,羅伊斯宅·宴會廳,今夜熠熠生輝。
水晶吊燈的燭光傾瀉而下。
晚餐後,賓客們三五成群,絕大多數人都手持酒杯,熱絡地交流著。
這是一場即興舉辦的內部酒會。
沒有“達西:倒黴的劍橋年市之行”為契機,羅伊斯副校長不會臨時加開聚會。
既然為了示好無辜受害者達西,受邀來賓就不能只有劍橋人。
照顧達西,讓他能舒適地融入聚會氛圍,酒會還請來十五位牛津人。
「熱絡」,這個詞卻不能用來形容今夜的主角。
布蘭度自認絕非搶戲愛好者,給自己找到合適的定位——最佳新人配角。
今夜酒會共有五十五人參加,除了她與賓利,其他人不是牛劍兩校的學生,就是兩校的實權派。
布蘭度被冠以“1829年劍橋秋季風波平息者”的頭銜,擁有了準大學生的校方認可身份,而被羅伊斯副校長簡單向眾人介紹了幾句。
她很清楚,酒會眾人可能看好小班納特先生的未來,但還在觀望之中。
真正的主角是達西。
羅伊斯先表達了關懷與慰問,生活難免出現意外,才讓達西在劍橋鎮遇上了一些不愉快。
他表示日後一定加強對年市的管理,令每一位游客都賓至如歸。
接下來,當然不會著急聊產業合作。
今日酒會是為雙方先熟悉起來。有一就有二,從陌生到時常往來,就會有自然而然地合作。
達西卻自帶拒人三米之外的疏離氣場特技。
作為被羅伊斯副校長內定的主角,誰都不會說他隱身到沒有存在感,而是讓人們全都註意到他寡言少語地待在一旁。
這就是一種傲慢。
在場的大多人把這個標簽貼到達西身上,但無人顯露不滿,甚至還有部分很讚同,有資本才能高傲。
既然主角無意主導談話,其他來客就隨意閑聊起來。
布蘭度適時拋出一個令眾人都能有興趣的話題。
“今年春季,兩校舉辦了劃船比賽,我很遺憾沒能一睹泰晤士河上的船隊風采。不知以後還會進行這類比賽嗎?不僅是團隊合作的劃船,單人撐船也很有趣。”
說到船,眾人就來勁了,讓他們刻在肌肉與思想裏的記憶都動了起來。
牛劍兩校都依河而建,自然環境的優勢讓學生們容易習得紳士高級課程“劃船、狩獵、射擊與釣魚”中的第一項。
18世紀末,劃船已經成為兩校大學生的主要活動。
不能說每個學生在畢業時都成了船技高手,但基本都有參與船類活動的經驗。
賓利不是牛劍學生,本來還擔心尷尬到無話可聊。
當下,布蘭度拋出的話題就是一場及時雨,對他非常友好,完全沒有認知壁壘。
賓利可以興致勃勃地參與,“人們對兩所學校的劃船運動很感興趣。在劍橋,撐船人會站在船尾,而船頭向前。牛津卻反一反,站在船頭撐船,船尾朝前。我就時常聽人討論究竟哪一種位置更勝一籌。”①
“這個問題讓我回答,一定會告訴您站在船尾更好。”
一位劍橋畢業生說,“以我四年的撐船經驗,讓小船在水上進行,控制方向最重要。”
“想要避免傻乎乎地原地打圈,需要讓撐篙垂直入水。再告訴您一個訣竅,不要把整根撐篙完全提出水面,留一些在水中將其移動轉向,就可以抵消旋轉力。”
他說:“以上的動作,是基於站在船尾的前提上,在船尾才能更好地掌控行進方向。”
賓利沒有撐過船,這一波是漲知識了。
這時,一位牛津人就提出反對意見。
“那可不一定,我覺得船頭撐篙才能更很好控制方向。劍河與牛津水道相比,它終究是淺了一些,顯而易見哪裏撐船不易。因此,在牛津水道練出來的撐船術,用在劍河上更能如魚得水。”
一來一回,話匣子就此被打開。
羅伊斯校長臨時組織的酒會,請來了只聞其名但是交集不多的兩撥人。
此前,氣氛尚有些不冷不熱。
這一刻起,氣氛被徹底點燃。
劍橋人一言,牛津人一語,聊得好不熱鬧。據理力爭,雙方都認定己方的撐船方式最佳。
接下來半個小時,辯手範圍逐步擴大。
除了羅伊斯副校長幾位年長者沒有下場,從學生到院士都擺事實誇自家。
由於今夜酒會是劍橋主場作戰。牛津人15人,劍橋人38人,牛津一方不占人數優勢。
當爭論到了激烈時,達西也無從幸免,主動保持沈默的做法失效了。
一位牛津院士問:“達西先生,您覺得呢?船尾撐船,船頭撐船,誰更具備優勢?”
達西:……
這種問題真的有爭論的必要性嗎?
此刻,來賓們哪有名校出生與成功人士的樣子,分明就是兩撥搶糖吃的孩子。
達西必須回應。他自認是沈穩,而不是孤僻,當被同校院士點名提問,給出回覆是基本禮儀。
“我只站在船頭撐過船。”
一句話,達西說得理所當然,沒有更多的了。
牛津人聽後,全都讚同地點頭。
這話太好理解了。牛津的船頭論就是最棒的,非常值得驕傲。達西支持船頭論,所以只在船頭撐船。
布蘭度卻看向達西,這個回答有點意思,可以進行雙重解讀。
過濾了達西自帶的傲氣語調,它具備了另一重含義,是一種事實陳述。
因為只站過船頭,沒站過船尾,就無法給出客觀評判。
布蘭度不深究哪層意思是達西的真實想法。
以他牛津畢業生的立場,有的真話不能說透的。
達西感覺到投在自己身上的一瞥,他也掃視回去。
酒會氣氛是怎麽變成這樣的?幾乎全員降齡,還爭得有滋有味。
是誰挑起這個話題?
正是小班納特先生。這人卻置身事外,完全不用表態。理由太簡單,尚未上大學,沒有撐船經驗。
布蘭度回以友好微笑,一點也不心虛。
眼前的爭論圍繞著船頭與船尾撐船的孰優孰劣,這辯題是她提出的嗎?
答案明確:不是。
她只是簡單提到劃船與撐船,提名兩個水上運動而已。
布蘭度掃了一眼賓利,達西的這位好朋友才是擴展具體論點的那一位。
不過,她表示非常理解。人心本來就是偏的,達西偏心賓利,不覺得賓利在主動制造爭議話題看熱鬧。
達西看出布蘭度目光的指向性,他不由深吸一口氣。
沒錯,是賓利拋出了議題,但小班納特先生敢保證沒有主動挖坑讓賓利傻呵呵地跳下去嗎?
布蘭度認為自己很溫和。
僅僅提到撐船與劃船,這兩個項目至少不夠暴力。她的平和與善良,讓她沒有道破現實中的另一個大熱水上運動——撞船。
八人一條船,不是並排朝前看誰劃得快,而是通過撞擊把對手船只驅逐出去。
這個項目在兩校都大受歡迎。起源於牛津,因為伊芙雷船閘那一段河道狹窄,無法讓數條船只同時通過。
近些年,從牛津到劍橋,撞船運動辦得如火如荼。每次持續四天,勝利者加封「河流首領」的榮耀稱號。②
比起碰撞激烈的撞船項目,撐船與劃船可不就紳士很多了。
牛津與劍橋激烈爭論誰的撐船方式更佳,對於這種現象習慣習慣就好。
布蘭度默念爭吧爭吧,慢慢爭,這才剛剛開始而已。
上輩子,她讀過兩校發的論文,從科學角度互鬥誰的撐船術更高明。
眼下,雙方還是憑經驗說話,沒上物理學的受力分析。這與如今兩校的教學核心思想不在自然科學上有關。
此時,就聽牛津大四學生托馬斯拿出殺手鐧。
“在船術上,牛津更勝一籌,有實例為證。今年的劃船比賽,是我們贏了。”
兩校前幾年舉辦過別的體育比賽,而今年六月第一次舉辦劃船比賽。
劃船比賽,一船八人。這場賽事由劍橋向牛津下了戰帖,結果卻沒能奪冠。
托馬斯這一句堪稱絕殺。
劍橋人:可惡!這樣怎麽反駁!
唯有在下一場獲勝,才能狠狠還擊回去。
在場來賓之中,最遺憾的人莫過於佩林,他是今年劍橋的參賽選手之一。
六月比賽後,他也畢業了,帶著這份遺憾離開了劍橋大學。
此刻,佩林自然而然萌發出一個想法。
“劃船比賽怎麽能只辦一次,應該定期舉辦。每一次由失敗者向獲勝者發起挑戰,象征著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。”
如今,兩校的體育賽事都是學生團體自發組織,沒有哪一個項目形成固定賽事。
布蘭度一直沒有講話,這會率先表示了支持。
“原諒我,現在開始幻想起來了。參賽船隊穿著專屬顏色的隊服,氣勢如虹地入場。沿河,人群爭相觀看。哪怕賽時不長,但話題熱度必經久不衰。
餐廳與咖啡館推出船賽限定餐飲,讓人們選擇喜歡的隊伍套餐表示支持。
還能去服裝店訂制隊迷服,整齊劃一地穿去觀賽,聲勢浩大地表示熱情支持與喜愛。我一定會定制一套。”
今年比賽哪有什麽隊服。
來賓們也是第一次聽說觀眾們能穿著一致地觀賽。
布蘭德的這番話打開了來賓們的想象。
兩校比賽,泰晤士河一派壯觀。
水上賽事激烈,河岸人流如織,從著裝到飲食無不與劃船賽相關。
換句話說,這些都能賺錢。
在場的學生們不免心頭一動。
盡管牛劍校風仍舊保守,指的是對於經商的態度,將其劃分為市儈逐利,遠不如進入教會與政府公務員體系高尚。
然而,某些事難免出現轉折詞,誰又真的嫌棄錢多呢?
工業化浪潮襲來,英國的有錢人群構成正在急速變化中。外加傳統的長子繼承制,不是誰都能生來坐擁大筆財富。
到手的錢不夠多,就無法享受高品質生活。
通過經商手段賺點錢怎麽了,是為了過得更好,否則也不會有劍橋年市的學院擺攤。
何況,通過賽船賺錢不沾染銅臭味,它叫常存永創新高的體育精神。
短短幾秒鐘,不少學生心裏有了想法。
布蘭度又說:“如果劍橋與牛津的船賽可以定期舉辦,想來能成為大不列顛繼賽馬會之後的又一大競技盛事。
換了其他學校,誰都辦不到。如此勢均力敵的賽艇比賽,非兩校莫屬。真期待這樣的全民盛事早點來。”
眾人聞言,都點了點頭,這話說得對!
牛劍賽艇必然火爆全英。
關鍵是參賽者是牛津與劍橋,把其中任何一方換了,就沒有那種針鋒相對的刺激感。
能賺錢,打動了學生們的心。
能揚名,則觸動了在場兩校院士們的神經。
牛津與劍橋不夠有名嗎?
全歐洲幾乎無人不知,但是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。
倫敦大學創立了,英國選舉權的範圍擴大了。
羅伊斯副校長懂它代表了什麽信號,其他院士們何嘗不懂。
懂與改革是兩回事。改革必定會重新分配利益,學院當權者們怎麽會願意。
不過,讓兩校船賽成為全民關註的固定賽事,這件事可以好好辦。
彰顯擴大牛劍兩校的影響力,表明絕非哪個新辦學校就能超越兩校。
羅伊斯的目光似不經意掠過布蘭度,只看到一張憧憬賽事盛況的臉龐。
小班納特先生說這些,只是因為單純喜歡船賽嗎?或是有其他目的?
羅伊斯又想起了幾天前的案情公告。
沃德被害案的對外公告,法勒隊長本來沒想寫明案情細節,尤其是省略屍體邊的血字究竟是誰留下的。
布蘭度卻表態應該指出是沃德本人在臨死前寫下「達西」一詞,而不是歐文、哈羅德所為。
這樣做看似會給劍橋巡查隊的聲譽招來非議,但那才能體現出校方的公正嚴明。
同時,也給其他案件的偵破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。案發現場的留字,不一定指向兇手,也可能是誤導。
刑事偵緝的歷史上,法勒隊長也將以此留名。
他分辨出死亡現場的迷惑性線索,孤證不立,需要從多角度的客觀證據去確定案情。
退一步說,歐文能從下水道潛入學校,他也不傻。
誰能保證人死了就沒有提前留一手。以他對校警的厭惡,說不定安排了爆料,說血字是沃德死前寫下汙蔑達西。
與其被動,不如主動。
在校警發出案件通報時,就把這個實情說出去。
羅伊斯副校長最終同意了。
布蘭度說辭中的哪一點打動了他?
他認為已死的歐文不一定提前安排爆料,但是活著的知情者們就不好說了。
此刻,羅伊斯想起布蘭度在案情公告上的堅持真相,覺得少年人提出固定船賽或許根本沒有為名利計,就是赤忱喜歡而已。
仿佛隨口一問:“如果定期舉辦兩校劃船賽,小班納特先生,你有什麽個人期望嗎?成為參賽選手?或是承包了船賽迷們的定制觀賽服?”
似乎布蘭度只要說想,羅伊斯就會給出傾斜性支持。
布蘭度不好意思地擺手,“參賽?那對我來說遙遠了一些,我還沒學過八人劃船。而代表全校出戰,必須要全校最專業的劃船手才行。
承包觀賽服,也該交給藝術品味更出眾的同學。我就想看一看泰晤士河的盛景,就能心滿意足了。”
聽上去,這就是一位船賽迷少年許下了一個純粹心願。
幾乎沒有人懷疑。
達西也覺得布蘭度不爭名逐利,就是喜歡看熱鬧而已。
角落裏,雷尼院長一直沒怎麽說話。他對酒會沒興趣,還不如在家織毛衣,今天來本就是走個過場。
由於沃德兇殺案發生在傑克學院門外,而布蘭度成為傑克學院的準大學生,他作為院長總要出席。
幸好,羅伊斯家的廚師很有本領,讓他一直能安靜滿足地吃著甜點。
這一刻,老雷尼伸向黃油芝士小餅幹的手指卻微微一頓。
不知怎麽的,他想起了破案時與布蘭度一起看傑克學院下水道平面圖的場景。
劍橋鎮沒有完整下水道系統。
倫敦與劍橋鎮相比,那是地獄與人間的差別。
倫敦下水道系統是糟糕透頂。年代久遠,汙穢不堪,汙水、糞水、垃圾反流到地面是常態。
整個倫敦的下水道系統需要的不是清理。
清理早就起不到作用了,隨著倫敦人口爆炸,必須要創造一個全新的龐大地下世界才行。
布蘭度不求參賽爭名,不求賽事生意獲利,只求一睹“泰晤士河的盛景”。這句話該不是他想得那樣離譜吧?
老雷尼拿起了小餅幹送入口中。
用甜味壓一壓驚。不,一定是他想多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①、②參考《劍橋:文化和歷史》[德]彼得·紮格爾/著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hapter27
9月30日,新月如鉤。
劍橋鎮,羅伊斯宅·宴會廳,今夜熠熠生輝。
水晶吊燈的燭光傾瀉而下。
晚餐後,賓客們三五成群,絕大多數人都手持酒杯,熱絡地交流著。
這是一場即興舉辦的內部酒會。
沒有“達西:倒黴的劍橋年市之行”為契機,羅伊斯副校長不會臨時加開聚會。
既然為了示好無辜受害者達西,受邀來賓就不能只有劍橋人。
照顧達西,讓他能舒適地融入聚會氛圍,酒會還請來十五位牛津人。
「熱絡」,這個詞卻不能用來形容今夜的主角。
布蘭度自認絕非搶戲愛好者,給自己找到合適的定位——最佳新人配角。
今夜酒會共有五十五人參加,除了她與賓利,其他人不是牛劍兩校的學生,就是兩校的實權派。
布蘭度被冠以“1829年劍橋秋季風波平息者”的頭銜,擁有了準大學生的校方認可身份,而被羅伊斯副校長簡單向眾人介紹了幾句。
她很清楚,酒會眾人可能看好小班納特先生的未來,但還在觀望之中。
真正的主角是達西。
羅伊斯先表達了關懷與慰問,生活難免出現意外,才讓達西在劍橋鎮遇上了一些不愉快。
他表示日後一定加強對年市的管理,令每一位游客都賓至如歸。
接下來,當然不會著急聊產業合作。
今日酒會是為雙方先熟悉起來。有一就有二,從陌生到時常往來,就會有自然而然地合作。
達西卻自帶拒人三米之外的疏離氣場特技。
作為被羅伊斯副校長內定的主角,誰都不會說他隱身到沒有存在感,而是讓人們全都註意到他寡言少語地待在一旁。
這就是一種傲慢。
在場的大多人把這個標簽貼到達西身上,但無人顯露不滿,甚至還有部分很讚同,有資本才能高傲。
既然主角無意主導談話,其他來客就隨意閑聊起來。
布蘭度適時拋出一個令眾人都能有興趣的話題。
“今年春季,兩校舉辦了劃船比賽,我很遺憾沒能一睹泰晤士河上的船隊風采。不知以後還會進行這類比賽嗎?不僅是團隊合作的劃船,單人撐船也很有趣。”
說到船,眾人就來勁了,讓他們刻在肌肉與思想裏的記憶都動了起來。
牛劍兩校都依河而建,自然環境的優勢讓學生們容易習得紳士高級課程“劃船、狩獵、射擊與釣魚”中的第一項。
18世紀末,劃船已經成為兩校大學生的主要活動。
不能說每個學生在畢業時都成了船技高手,但基本都有參與船類活動的經驗。
賓利不是牛劍學生,本來還擔心尷尬到無話可聊。
當下,布蘭度拋出的話題就是一場及時雨,對他非常友好,完全沒有認知壁壘。
賓利可以興致勃勃地參與,“人們對兩所學校的劃船運動很感興趣。在劍橋,撐船人會站在船尾,而船頭向前。牛津卻反一反,站在船頭撐船,船尾朝前。我就時常聽人討論究竟哪一種位置更勝一籌。”①
“這個問題讓我回答,一定會告訴您站在船尾更好。”
一位劍橋畢業生說,“以我四年的撐船經驗,讓小船在水上進行,控制方向最重要。”
“想要避免傻乎乎地原地打圈,需要讓撐篙垂直入水。再告訴您一個訣竅,不要把整根撐篙完全提出水面,留一些在水中將其移動轉向,就可以抵消旋轉力。”
他說:“以上的動作,是基於站在船尾的前提上,在船尾才能更好地掌控行進方向。”
賓利沒有撐過船,這一波是漲知識了。
這時,一位牛津人就提出反對意見。
“那可不一定,我覺得船頭撐篙才能更很好控制方向。劍河與牛津水道相比,它終究是淺了一些,顯而易見哪裏撐船不易。因此,在牛津水道練出來的撐船術,用在劍河上更能如魚得水。”
一來一回,話匣子就此被打開。
羅伊斯校長臨時組織的酒會,請來了只聞其名但是交集不多的兩撥人。
此前,氣氛尚有些不冷不熱。
這一刻起,氣氛被徹底點燃。
劍橋人一言,牛津人一語,聊得好不熱鬧。據理力爭,雙方都認定己方的撐船方式最佳。
接下來半個小時,辯手範圍逐步擴大。
除了羅伊斯副校長幾位年長者沒有下場,從學生到院士都擺事實誇自家。
由於今夜酒會是劍橋主場作戰。牛津人15人,劍橋人38人,牛津一方不占人數優勢。
當爭論到了激烈時,達西也無從幸免,主動保持沈默的做法失效了。
一位牛津院士問:“達西先生,您覺得呢?船尾撐船,船頭撐船,誰更具備優勢?”
達西:……
這種問題真的有爭論的必要性嗎?
此刻,來賓們哪有名校出生與成功人士的樣子,分明就是兩撥搶糖吃的孩子。
達西必須回應。他自認是沈穩,而不是孤僻,當被同校院士點名提問,給出回覆是基本禮儀。
“我只站在船頭撐過船。”
一句話,達西說得理所當然,沒有更多的了。
牛津人聽後,全都讚同地點頭。
這話太好理解了。牛津的船頭論就是最棒的,非常值得驕傲。達西支持船頭論,所以只在船頭撐船。
布蘭度卻看向達西,這個回答有點意思,可以進行雙重解讀。
過濾了達西自帶的傲氣語調,它具備了另一重含義,是一種事實陳述。
因為只站過船頭,沒站過船尾,就無法給出客觀評判。
布蘭度不深究哪層意思是達西的真實想法。
以他牛津畢業生的立場,有的真話不能說透的。
達西感覺到投在自己身上的一瞥,他也掃視回去。
酒會氣氛是怎麽變成這樣的?幾乎全員降齡,還爭得有滋有味。
是誰挑起這個話題?
正是小班納特先生。這人卻置身事外,完全不用表態。理由太簡單,尚未上大學,沒有撐船經驗。
布蘭度回以友好微笑,一點也不心虛。
眼前的爭論圍繞著船頭與船尾撐船的孰優孰劣,這辯題是她提出的嗎?
答案明確:不是。
她只是簡單提到劃船與撐船,提名兩個水上運動而已。
布蘭度掃了一眼賓利,達西的這位好朋友才是擴展具體論點的那一位。
不過,她表示非常理解。人心本來就是偏的,達西偏心賓利,不覺得賓利在主動制造爭議話題看熱鬧。
達西看出布蘭度目光的指向性,他不由深吸一口氣。
沒錯,是賓利拋出了議題,但小班納特先生敢保證沒有主動挖坑讓賓利傻呵呵地跳下去嗎?
布蘭度認為自己很溫和。
僅僅提到撐船與劃船,這兩個項目至少不夠暴力。她的平和與善良,讓她沒有道破現實中的另一個大熱水上運動——撞船。
八人一條船,不是並排朝前看誰劃得快,而是通過撞擊把對手船只驅逐出去。
這個項目在兩校都大受歡迎。起源於牛津,因為伊芙雷船閘那一段河道狹窄,無法讓數條船只同時通過。
近些年,從牛津到劍橋,撞船運動辦得如火如荼。每次持續四天,勝利者加封「河流首領」的榮耀稱號。②
比起碰撞激烈的撞船項目,撐船與劃船可不就紳士很多了。
牛津與劍橋激烈爭論誰的撐船方式更佳,對於這種現象習慣習慣就好。
布蘭度默念爭吧爭吧,慢慢爭,這才剛剛開始而已。
上輩子,她讀過兩校發的論文,從科學角度互鬥誰的撐船術更高明。
眼下,雙方還是憑經驗說話,沒上物理學的受力分析。這與如今兩校的教學核心思想不在自然科學上有關。
此時,就聽牛津大四學生托馬斯拿出殺手鐧。
“在船術上,牛津更勝一籌,有實例為證。今年的劃船比賽,是我們贏了。”
兩校前幾年舉辦過別的體育比賽,而今年六月第一次舉辦劃船比賽。
劃船比賽,一船八人。這場賽事由劍橋向牛津下了戰帖,結果卻沒能奪冠。
托馬斯這一句堪稱絕殺。
劍橋人:可惡!這樣怎麽反駁!
唯有在下一場獲勝,才能狠狠還擊回去。
在場來賓之中,最遺憾的人莫過於佩林,他是今年劍橋的參賽選手之一。
六月比賽後,他也畢業了,帶著這份遺憾離開了劍橋大學。
此刻,佩林自然而然萌發出一個想法。
“劃船比賽怎麽能只辦一次,應該定期舉辦。每一次由失敗者向獲勝者發起挑戰,象征著永不服輸的體育精神。”
如今,兩校的體育賽事都是學生團體自發組織,沒有哪一個項目形成固定賽事。
布蘭度一直沒有講話,這會率先表示了支持。
“原諒我,現在開始幻想起來了。參賽船隊穿著專屬顏色的隊服,氣勢如虹地入場。沿河,人群爭相觀看。哪怕賽時不長,但話題熱度必經久不衰。
餐廳與咖啡館推出船賽限定餐飲,讓人們選擇喜歡的隊伍套餐表示支持。
還能去服裝店訂制隊迷服,整齊劃一地穿去觀賽,聲勢浩大地表示熱情支持與喜愛。我一定會定制一套。”
今年比賽哪有什麽隊服。
來賓們也是第一次聽說觀眾們能穿著一致地觀賽。
布蘭德的這番話打開了來賓們的想象。
兩校比賽,泰晤士河一派壯觀。
水上賽事激烈,河岸人流如織,從著裝到飲食無不與劃船賽相關。
換句話說,這些都能賺錢。
在場的學生們不免心頭一動。
盡管牛劍校風仍舊保守,指的是對於經商的態度,將其劃分為市儈逐利,遠不如進入教會與政府公務員體系高尚。
然而,某些事難免出現轉折詞,誰又真的嫌棄錢多呢?
工業化浪潮襲來,英國的有錢人群構成正在急速變化中。外加傳統的長子繼承制,不是誰都能生來坐擁大筆財富。
到手的錢不夠多,就無法享受高品質生活。
通過經商手段賺點錢怎麽了,是為了過得更好,否則也不會有劍橋年市的學院擺攤。
何況,通過賽船賺錢不沾染銅臭味,它叫常存永創新高的體育精神。
短短幾秒鐘,不少學生心裏有了想法。
布蘭度又說:“如果劍橋與牛津的船賽可以定期舉辦,想來能成為大不列顛繼賽馬會之後的又一大競技盛事。
換了其他學校,誰都辦不到。如此勢均力敵的賽艇比賽,非兩校莫屬。真期待這樣的全民盛事早點來。”
眾人聞言,都點了點頭,這話說得對!
牛劍賽艇必然火爆全英。
關鍵是參賽者是牛津與劍橋,把其中任何一方換了,就沒有那種針鋒相對的刺激感。
能賺錢,打動了學生們的心。
能揚名,則觸動了在場兩校院士們的神經。
牛津與劍橋不夠有名嗎?
全歐洲幾乎無人不知,但是今年情況發生了變化。
倫敦大學創立了,英國選舉權的範圍擴大了。
羅伊斯副校長懂它代表了什麽信號,其他院士們何嘗不懂。
懂與改革是兩回事。改革必定會重新分配利益,學院當權者們怎麽會願意。
不過,讓兩校船賽成為全民關註的固定賽事,這件事可以好好辦。
彰顯擴大牛劍兩校的影響力,表明絕非哪個新辦學校就能超越兩校。
羅伊斯的目光似不經意掠過布蘭度,只看到一張憧憬賽事盛況的臉龐。
小班納特先生說這些,只是因為單純喜歡船賽嗎?或是有其他目的?
羅伊斯又想起了幾天前的案情公告。
沃德被害案的對外公告,法勒隊長本來沒想寫明案情細節,尤其是省略屍體邊的血字究竟是誰留下的。
布蘭度卻表態應該指出是沃德本人在臨死前寫下「達西」一詞,而不是歐文、哈羅德所為。
這樣做看似會給劍橋巡查隊的聲譽招來非議,但那才能體現出校方的公正嚴明。
同時,也給其他案件的偵破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角度。案發現場的留字,不一定指向兇手,也可能是誤導。
刑事偵緝的歷史上,法勒隊長也將以此留名。
他分辨出死亡現場的迷惑性線索,孤證不立,需要從多角度的客觀證據去確定案情。
退一步說,歐文能從下水道潛入學校,他也不傻。
誰能保證人死了就沒有提前留一手。以他對校警的厭惡,說不定安排了爆料,說血字是沃德死前寫下汙蔑達西。
與其被動,不如主動。
在校警發出案件通報時,就把這個實情說出去。
羅伊斯副校長最終同意了。
布蘭度說辭中的哪一點打動了他?
他認為已死的歐文不一定提前安排爆料,但是活著的知情者們就不好說了。
此刻,羅伊斯想起布蘭度在案情公告上的堅持真相,覺得少年人提出固定船賽或許根本沒有為名利計,就是赤忱喜歡而已。
仿佛隨口一問:“如果定期舉辦兩校劃船賽,小班納特先生,你有什麽個人期望嗎?成為參賽選手?或是承包了船賽迷們的定制觀賽服?”
似乎布蘭度只要說想,羅伊斯就會給出傾斜性支持。
布蘭度不好意思地擺手,“參賽?那對我來說遙遠了一些,我還沒學過八人劃船。而代表全校出戰,必須要全校最專業的劃船手才行。
承包觀賽服,也該交給藝術品味更出眾的同學。我就想看一看泰晤士河的盛景,就能心滿意足了。”
聽上去,這就是一位船賽迷少年許下了一個純粹心願。
幾乎沒有人懷疑。
達西也覺得布蘭度不爭名逐利,就是喜歡看熱鬧而已。
角落裏,雷尼院長一直沒怎麽說話。他對酒會沒興趣,還不如在家織毛衣,今天來本就是走個過場。
由於沃德兇殺案發生在傑克學院門外,而布蘭度成為傑克學院的準大學生,他作為院長總要出席。
幸好,羅伊斯家的廚師很有本領,讓他一直能安靜滿足地吃著甜點。
這一刻,老雷尼伸向黃油芝士小餅幹的手指卻微微一頓。
不知怎麽的,他想起了破案時與布蘭度一起看傑克學院下水道平面圖的場景。
劍橋鎮沒有完整下水道系統。
倫敦與劍橋鎮相比,那是地獄與人間的差別。
倫敦下水道系統是糟糕透頂。年代久遠,汙穢不堪,汙水、糞水、垃圾反流到地面是常態。
整個倫敦的下水道系統需要的不是清理。
清理早就起不到作用了,隨著倫敦人口爆炸,必須要創造一個全新的龐大地下世界才行。
布蘭度不求參賽爭名,不求賽事生意獲利,只求一睹“泰晤士河的盛景”。這句話該不是他想得那樣離譜吧?
老雷尼拿起了小餅幹送入口中。
用甜味壓一壓驚。不,一定是他想多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①、②參考《劍橋:文化和歷史》[德]彼得·紮格爾/著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